九游会官网真人游戏:
这声带着河南土味的吆喝一出来,多少人电子设备屏幕都还没亮,就先反应过来是谁了?
不是什么顶流明星,也不是包装出来的网红,就是那个穿着旧卫衣、蹲在村口石磨旁,双手沾满豆渣的李福贵。
你敢信?几个月前还在集市上跟大爷大妈讨价还价的普通农妇,转眼就成了百万粉丝追捧的“乡村顶流”。
可红得快,麻烦来得更快。前脚刚靠着烟火气圈粉无数,后脚一场直播就把她推上了风口浪尖。说好的助农初心,怎么突然就被骂“挂羊头卖狗肉”?官媒轻飘飘一句话,又藏着多少玄机?
她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姑娘,初中毕业就辍学挣钱,结过一次婚没撑过一年,受了委屈都不敢跟家里说。奶奶走后,家里的担子和村里几个独居老人的日常,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。
摆摊卖煎饼馃子,天不亮就起来和面;卖菜的时候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,她能绕路把菜送上门;自己摸索着拍视频剪视频,镜头里全是跟村民的碎碎念——谁家孩子哭了,谁家鸡丢了,豆腐做酸了赶紧给老主顾补送一份,收摊遇上大雨把钱淋湿了,只能摊在床上慢慢晾。
大家看惯了网红们精致的假笑,突然看到一个满脸汗水、说话带着乡音的姑娘,把日子过成了最实在的样子,一下子就共情了。
粉丝涨得比坐火箭还快,从几千到几万再到百万,李福贵自己都说,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火。
当她宣布要开第一场直播的时候,评论区一半是期待,一半是担心。期待的是想支持这个实在姑娘,担心的是“别又是一个忘了本的”。
直播里,李福贵拿着一袋小米,眼圈都红了。说这是她亲自去太行山山区农户家里收的,都是好东西,农民不容易,希望我们大家多支持。
上架10分钟,3万4千件瞬间抢空。后台数据跳得飞快,李福贵站在镜头前,手都有点抖,一个劲地说“谢谢大家,谢谢大家”。
有人顺着这个线索挖,很快又发现了新问题。市面上普通小米也就三四块钱一斤,李福贵这小米算下来一斤7块5毛6,几乎翻了一倍。“这哪是助农,分明是趁火打劫”,评论区的风向瞬间变了。
更有人翻出之前的“旧账”,说她8月份带村里老人去旅游的视频也是剧本。说她背后有专业团队,故意找老人演“善良戏码”,就为了博流量带货。
负面评论像潮水一样涌过来,把李福贵的账号淹没了。她之前攒下的好口碑,好像一夜之间就碎了。
我真的没看懂,她要是想圈钱,犯得着这么笨吗?明知道粉丝最看重她的“真”,还敢在产地这种核心问题上撒谎?
“我没骗大家。”她手里攥着一张收购单,声音抖得厉害,“太行山的小米确实是我去收的,但那边仓储不够,只能运到山西的仓库发货。”
关于价格,她更是红着眼圈解释:“山区的谷子收购价就5块一斤,脱壳加工、包装、快递,这些都要花钱。37块8,我一分利润都没留。”
她拿出计算器,一笔一笔算给大家看:收购价多少,加工费多少,快递费多少,甚至连包装袋子的钱都算上了。算到最后,刚好够本。
“我怕别人说我卖货是消费老人,怕大家认为我变了。”她说着说着就哭了,“我就是想帮农户多卖点东西,也想多挣点钱照顾村里的老人,我没做错什么啊。”
你看,网友其实也不是不讲理。他们怕的不是带货,是怕那个曾经真诚的人,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。
有营销号翻出她之前的采访,说她“一边哭穷一边买奢侈品”,晒出一张她背着名牌包的照片。虽然很快有人认出那是高仿,但质疑的种子又被种下了。
还有人说,她带老人旅游花的钱,都是粉丝打赏来的,根本不是自己掏腰包。甚至有人扒出她的银行流水,说她几个月赚了好几百万,“助农就是个噱头”。
倒是官媒《农民日报》站出来了,就一句话:“李福贵能不能红得长久,就看她能不能守住‘真助农’的初心。”
这句话没说她对,也没说她错。没骂她炒作,也没夸她真诚。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这是在给她敲警钟,也是在给所有网红带货者定调。
产地问题,她解释了是仓储原因,后来也拿出了和太行山农户的收购合同;价格问题,算下来确实没赚黑心钱,山区农产品本来成本就比普通渠道高;至于那些负面爆料,要么是断章取义,要么是纯属造谣。
她最大的问题,可能就是太急了。刚红没多久,还没学会怎么应对复杂的网络环境,就急匆匆地切入了自己不熟悉的带货领域。她以为只要自己没赚钱,就是问心无愧,却忘了粉丝要的不仅是“不赚钱”,更是“不掺假”。
有网友翻出她没红的时候的视频,那时候她每天就卖几十块钱的豆腐,却愿意给村里的孤寡老人送菜送米。有个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,她手把手教了一下午,最后还帮老人交了话费。
还有她带老人旅游那次,大象新闻的记者去村里采访过。老人们说,李福贵提前给每个人买了保险,带了救心丸,路上谁走不动了她就扶着,吃饭的时候把肉都夹给老人。有个老人说:“福贵比我亲闺女还贴心。”
现在的网络就是这样,把人捧上神坛的时候有多用力,把人拽下来的时候就有多狠。
大家希望李福贵永远是那个蹲在村口卖豆腐的姑娘,永远质朴,永远不赚钱。可她也是个人,要养家,要照顾老人,她也需要生活。
带货本身不是错,错的是借着“助农”的幌子赚黑心钱。只要她真的没忘本,真的在帮农户,真的对消费的人负责,带点货又有什么不能接受的?
红了之后,身边的诱惑会慢慢的多,找她合作的商家会排成队,想帮她“包装”的团队也会络绎不绝。到时候,她还能像现在这样,拿着计算器一笔一笔跟粉丝算成本吗?还能在凌晨起来,去农户家里收小米吗?
大家喜欢的不是“网红李福贵”,而是那个真实、善良、接地气的农村姑娘李福贵。她的流量,是靠“真”换来的,要是丢了这份真,流量也就散了。
现在的李福贵,好像也慢慢想通了。她最近的视频,又回到了之前的风格,拍自己摆摊卖豆腐,拍村里的日常,偶尔提一句带货的小米,也会主动说明产地和价格。评论区的风向,也慢慢变好了。
当她的粉丝慢慢的变多,当她的名气慢慢的变大,她还能守住那个“打豆腐的”初心吗?
而我们能做的,就是少一点苛责,多一点耐心。别把她架在神坛上,也别轻易把她踩进泥潭里。